期刊简介

  《宁夏医学杂志》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宁夏医学杂志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64-1008/R,国际刊号:ISSN1001-5949。宁夏医学杂志杂志社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主管、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主办,本刊为月刊。自创刊以来,被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宁夏医学杂志并获中国优秀期刊奖,现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宁夏医学杂志》是宁夏卫生厅主管、主办的惟一一份医药卫生专业技术期刊,主要反映宁夏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和专业工作经验,报道医学发展的新方法、新技术,介绍医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新成果、新动向。《宁夏医学杂志》的主要读者对象为中、高级医药卫生专业人员。该刊立足宁夏,面向全国,努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力求体现地方性、民族性的特点。

   

首页>宁夏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宁夏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
  • 国际刊号:1001-5949
  • 国内刊号:64-100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6年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宁夏医学杂志2001年第04期

硬膜外阻滞后去枕平卧防止头痛的错误认识

李忠田;杨晨;杨学峰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术后, 滞后, 去枕平卧, 低颅压性头痛, 椎管内麻醉, 脊椎麻醉, 护理常规, 硬膜外阻滞, 病人, 手术科室, 脊椎穿刺, 医护人员, 走出误区, 蛛网膜下腔阻滞, 临床应用, 脑脊液, 科学, 硬膜外穿刺, 体位性头痛, 硬膜外腔
摘要:目前,许多医院手术科室对行硬膜外阻滞返回病房的手术病人,一直沿用脊椎穿刺后护理常规:去枕平卧6小时。理由是非如此会造成头痛。这种观念无实践支持,又无理论依据[1],纯属认识上的误区。本文旨在通过实践观察和致误原因的分析,使部分医护人员走出误区,使术后护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1 临床资料  我们曾在不同手术病区选择正常硬膜外阻滞病人660例,随机分为两组:垫枕平卧组460例;去枕平卧组200例。观察并记录第2日后患者坐、立位有否头痛。结果两组所有病人无1例发生体位性头痛,毫无对比意义。2 讨论2.1 解剖概念错位。临床应用脊麻的历史早于硬膜外阻滞,此法由于通过脊椎进行神经阻滞,故称为脊椎麻醉(脊麻)。后来有腰麻和蛛网膜下腔阻滞的称谓对脊椎麻醉这个命名做了补充,但脊椎麻醉的名称仍沿用至今。硬膜外麻醉在临床应用后,又和脊麻一起被归属到椎管内麻醉的名下,椎管麻醉和脊椎麻醉不仅在用词概念上容易混淆,而且在操作的外表印象上也容易造成错觉,都是在脊椎上穿刺,尤其是下肢、盆腔手术同在腰部脊椎穿刺,都保持病人的清醒状态,致使一些非麻醉专业的医护人员把节段性硬膜外麻醉也称为半身麻醉,自然也就把脊麻的护理常规套用到硬膜外麻醉上来,从而走进误区。 2.2 麻醉技术的发展和护理脱节。硬膜外穿刺风险较大,要求条件较高,而脊麻相对易行而安全。早在五、六十年代椎管内麻醉以脊麻为主,所伴随术后护理常规是去枕平卧。随着医学的发展,脊麻的时限性和局限性推动着椎管内麻醉的改进。七十年代以来,硬膜外麻醉取代了脊麻,但去枕平卧的护理常规没有相应的改进。这种医护脱节现象主要原因是麻醉和手术科室护理单元行政和业务管理长期分治造成的。  脊麻和硬膜外麻醉虽同属椎管内麻醉。但一膜之隔的解剖差异,使它们对人体的生理影响有很大不同。脊麻时由于有硬膜穿刺孔的沟通,使脑脊液沿网膜下腔(正压)向硬膜外腔(负压) 渗漏,术后平卧时的垫枕位可能增加脑液外漏的压差造成低颅压性头痛。虽然这种做法的实际意义并不确定[2]、但毕竟是一个理论依据。而硬膜外麻醉不存在脑脊液流失问题,术后去枕平卧防止头痛就是无稽之谈了。  去枕平卧是一种强迫性体位,会加重病人术后的不适感,造成病人的心理紧张,不符合术后科学护理规范,去枕平卧不符合生理习惯,影响脑的灌流平衡,也不利于某些伤口的早期引流。走出硬膜外麻醉术后去枕平卧的误区,不是一件无所谓的事,而是科学行医,提高医疗质量的一个举措。